当前位置: 首页 > 院系风采 > 正文

院系风采

    院系风采

    4名珞珈学子获评2022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

    来源: 日期:2023-09-01点击:

    通讯员:陈亚新、陈虹嘉

    近期,由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指导,中国青年报社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、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,武汉大学4名学子获选。他们是: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谭佐财、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级硕士研究生侯树洋、电子信息学院2020级本科生宋晓有、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玲。

    自强担使命,青春焕光彩。2022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学金评选活动以“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”为主题,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、品行优良、不畏艰难、自强不息的榜样。4位珞珈学子奋斗力行,用行动发扬武大“自强弘毅,求是拓新”的校训精神,激励同学们昂首前行,矢志自立自强,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。

    发光发热”的珞珈法律人

    出生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一个小村庄,来自法学院的2020级博士研究生谭佐财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,通过不懈努力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。他勤学好思、求真务实,潜心学术、热心公益,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法治理论的研究者、法治实践的践行者、法治理念的宣传者。在理论研究上他成果丰硕,公开发表12篇CSSCI期刊论文,在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,主编参编著作2部,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3项。

    在繁忙的科研学习之余,他坚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,由于志愿服务工作突出,获得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工作“一等奖”等两次奖励,法律援助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专题报道。参与的“法援乡里•爱暖人心”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,受到共青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表彰。一路走来,他始终不忘求学苦读之初心,服务国家之所需,为社会发光发热,不断践行着法律人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责任和担当。

    用遥感“大镜头”遥乡村振兴大理想

    每当仰望星空时,他总在思索,如何用所学习的遥感知识反哺生养他的这片土地?来自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侯树洋厚植家国情怀,遥瞰乡村振兴。他“仰望星空”利用遥感数据,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村镇级地区发展评估方法,准确率高于已有方法20个百分点,服务洛阳市247万乡村人口。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,发表论文四篇、获得专利软著5项、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3项;他“脚踏实地”扎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卢氏县支教,署名文章荣获中青网三下乡优秀报道,志愿服务时长达200h+。

    他志作斜杠青年,传播珞珈光影。曾任武汉大学测国重研究生会主席,现任武汉大学星湖光IN摄影协会会长,签约视觉中国、图虫图库等多家摄影平台,为央视新闻、长江日报、湖北日报、武汉大学官方平台供图,累计阅读量超500w+。为武汉大学多院系开展摄影相关培训20余场。他扎实科研、投身社会、积极生活,不虚度青春中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
    慧明通晓,学有所成

    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的2020级本科生宋晓有学习成绩优异,2022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,绩点3.96,曾获国家奖学金,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等奖项;获武汉大学第七届十大“自强之星”、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称号。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项目并获良好结项;积极参加电子信息类竞赛,曾获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,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等奖项。曾担任集成电路青年论坛——开源RISC-V专题特邀演讲嘉宾。

    对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他同样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。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获得武汉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,个人调研成果获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。热心公益服务社会,积极参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导引、汉姆管包等志愿活动。他抓住每一次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,在这个时代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    饮其水者思其源,学其成时怀其师

    来自药学院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玲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中走出来,用自强坚毅诠释努力的意义。她从初中起便自力更生供自己读书,自强求学事迹受到光明网报道并登上专栏热度榜前三,鼓舞了多名山区学生,让他们看到教育的力量和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。她曾多次参加安全用药宣讲行动,为村民讲解心肺复苏急救知识;疫情初发时冒着未知与感染风险加入抗疫队伍,制作方言版防疫宣讲录音、发放消毒酒精、翻山越岭宣传防疫政策等。她曾担任学生会主席、班长、党支书等职务;“三下乡”实践成果获人民日报报道,个人获评省级优秀实践学生;获得竞争性奖助学金5万余元、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及以上荣誉表彰25次,公益服务时长300余时。

    感恩于党、国家、社会的帮助,黄玲选择回家乡做一名选调生,作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,她心怀感恩、肩挑责任,立志像黄文秀那样将光和热洒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,用身体力行助力山区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。

    (供图:团委  编辑:肖珊)

    来源:武汉大学新闻网